邹鲁丨广东历代书家研究系列(第二辑)
书法承载着自如憩适的生活态度和淘涤心性的智慧, 邹鲁的书风以“清劲淡逸”四个字来概括。他一直以冷静的理性思维考虑艺术之本质,而不是被自发情感的跌宕起伏所左右。
书家简介
邹鲁(1885—1954),原名澄生,字海滨,广东大埔人,为辛亥革命元老,著名教育家。邹鲁自幼好作书、作画,每逢过新年常喜画饰壁。曾就任民国政府财政部部长一职,并出任国立中山大学首任校长。毕生矢志不渝地投身于教育救国之伟业,先后筹办潮嘉师范学堂、广东大学、中山大学等。重要论著有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》《中国国民党史稿》《广州三月二十九日革命记》《邹鲁文集》《邹鲁校长治校文集》《邹鲁全集》《澄庐诗集》等。
书家书法美学观
邹鲁书法端劲温厚, 出入六朝北派书风,超脱时俗,清劲秀雅,奇韵精绝。楷书渊源于魏晋碑版,字里行间,清挺古雅,明洁隽朗。行书尤其尺牍小字有士夫之书卷气息,笔致清秀中和,气韵深厚,恬静疏旷,用墨温淳淡雅,凛然有生气。邹鲁在用笔上拙中带秀,笔画变化于锋毫之中。在用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,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,虽淡如青烟而精神弥足,把“清淡”作为书法美的极致。
邹鲁手书国立中山大学校名
邹鲁八岁入学时,已对习字极感兴趣。学书之初,始学楷法,规矩出自于“二王”的《乐毅论》《黄庭经》《洛神赋》等。养成澄神静虑、端己正容、秉笔思生、虚拳直腕、指齐掌空,意在笔前的习惯,楷书日有进步。12岁时,购得《九成宫醴泉铭帖》一本,临摹不断,遵循古人学书之理,须先临唐碑,书到劲健之时,然后复归学习晋人之神韵,这样则可以骨气洞达,否则一派圆熟,容易把字写软。
虽然邹鲁年轻时期长期沉浸于碑学研究之中,但一直不放弃对帖学之探讨,主张把碑学的苍劲与帖学的灵动结合起来。他的艺术实践果真把原本帖学的行书写得镗镗大气,为书坛带来新的气象。观其行书对联“诗传船载”渗入更多的北碑笔意,与早年所学的“二王”和苏、黄、米、蔡的字体巧妙地取舍结合,脱尽轻滑之形态,形成了纵横捭阖、劲逸凝练的自家规模。可见邹鲁从碑学中吸取不少养料,来丰富自己的书艺。
邹鲁所书行书对联“诗传船载”
自40岁以后,在传统书法上有着极其深厚功底的邹鲁已入化境,作品烂漫天真、意趣盎然,技法日臻成熟。如憨斋收藏邹鲁写给国立广东大学的行书对联:“称心诗带风云气,信手文成金石声。”
邹鲁所书行书对联
邹鲁在书写之时,以气势为上,用笔自如流畅,有刚柔相济的圆之趣,结体平正而顾盼有情,书风清俊而意态万千。如果细细欣赏,有的用笔空中取势而翻动连带,重笔落下之时,不使游丝牵行,墨道重粗而浓黑。这种粗犷豪迈的意态在一霎间完成,凝聚了作者激荡的心绪和深厚的功力,给人以深深的震撼。
邹鲁所书“夜半归来月正中”
纵观邹鲁的艺术生涯,其并无刻意于要做一位书画家,而是一位平常喜欢交友吟咏、宦游四海的诗人。正因为这种忘乎之笔在手,与纸之在前,无意于佳乃佳的创作状态,以致欣赏其作品有合于天造,餍于人意,毫无矫饰,有真气淋漓之意趣。
作品欣赏
邹鲁楷书《自作诗》
楷书“不失赤子心”轴(左)《墨兰图》(右)
《山居赏梅答友咏雪诗》
“我书此老”联
《国香》扇面(上)《兰》(下)
图书简介
本书通过书法进入邹鲁的感情世界,可窥视其笔墨语言立足于沉思之生命体悟,而非简单的与文人书法的表达形式类同。
作者简介
吴晓懿,广东湛江人,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、硕士研究生导师,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后,中山大学博士,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翰墨薪传工程专家、中国古文字研究会会员、广东书法评论家协会副主席、广东高校书法学术委员会委员、广东语言文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。
“广东历代书家研究丛书”(第二辑)
主编:廖曙辉 副主编:纪光明 陈志平
丛书简介
岭南书法源远流长,他吸收了中原深厚的书法艺术,同时又凸显岭南地方的特色,涌现出“白沙书派”“竹木派”“康体”等岭南书艺的流派和一批功底扎实的著名书法家。
丛书编撰体例大致以介绍及评述书家生平事迹、重要交游、理论贡献、创作成就、书史影响等几个方面为主,力求深入浅出、雅俗共赏。本套丛书是一套开放性的丛书,以后将陆续介绍岭南书法史上的其他名家,以期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完成一套完整的岭南书法史人物研究的画卷。相信本套丛书的出版,一定能为岭南书法研究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,也能为广东文化建设尽绵薄之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