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荣光丨广东历代书家研究系列(第二辑) - 美育网
美育网 > 聚焦美育 > 专家 > 吴荣光丨广东历代书家研究系列(第二辑)

吴荣光丨广东历代书家研究系列(第二辑)

2018年01月29日 16:49:24 编辑:system

康有为曾评吴荣光书法云:“吾粤吴荷屋中丞,帖学名家,其书为吾粤冠。”又说:“吴(荣光)为深美,抗衡中原,实无多让。”


书家简介

吴荣光(1773—1843),出生于广东佛山镇观音堂田心里大树堂(今佛山市禅城区人民路田心里一带),原名燎光,中试后改为荣光,字殿垣、伯荣,号荷屋,自称石云山人。吴荣光祖上是福建莆田人,后迁往广东。吴氏初到佛山,五世居址不定,至吴荣光的祖父恒孚(1715—1786)购买佛山大族冼氏十亩园地,在田心里创立大树堂,才有固定发祥之基。


书风赏析

吴荣光的行草大致可分为三种风格,可以概括为“取姿东坡、神追《兰亭序》,势取晚明”。吴荣光第一类风格的行草书就是众人皆知的“烂苏体”。关于“烂苏体”目前所见有两种说法。陈永正先生认为:“吴荣光受刘墉、翁方纲等人影响,转习苏轼行书。虽率意作书,而不离规矩,取姿东坡,则变化其笔法,离坡特甚,时人戏称为‘烂苏体’。” 吴荣光的后人吴灏先生作如下解释:“听他们一班同好谈吴荣光写的是‘烂苏’,意思是写秃破了笔的苏轼体。” 对于吴荣光“烂苏体”风格的行书,当代学者都好评连连。

吴荣光书法


第二类就是笔法结构及神韵均接近《兰亭序》的作品。这类作品多以对联的形式出现。如以下这副对联“阴陈以后崇清咏,迁固之间仰大文”。刘恒先生认为,清代中后期“书家极少有人利用《兰亭序》来学习书法,偶见临写,亦是风雅游戏之举。”从吴荣光这类酷似《兰亭序》的作品来看,吴氏似乎并不只是鉴藏及雅玩《兰亭序》,而是真正取法《兰亭序》,并深得其精髓。这个例证也恰恰说明晚清帖学仍然具有极强的生命力,它始终存在并与逐渐介入的碑学观念复线并行。

吴荣光书法


第三类行草书主要是大字行草作品,常以大尺幅条屏的形式出现。这类作品的用笔大胆,主要采用中侧并用的方法,整幅作品许多地方还大胆地运用了涨墨和枯笔,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;从结构上来看,受颜真卿和欧阳询楷书的影响不小,因势赋形,姿态横生;整篇偶作连属、疏密有致、气势恢宏。这样的作品无论是笔法、字法、章法都类似于晚明豪放派书法家王铎、傅山、倪元璐、张瑞图的作品。

吴荣光行草


吴荣光的榜书风格以行楷为主。康有为对吴荣光的榜书评价甚高,曾誉为“神采雍容,气韵绝佳”。他的榜书作品受其业师刘墉的影响不小。散淡潇洒、卓然大家。

吴荣光榜书


吴荣光的传世篆书作品主要为金文。他于嘉庆十三年腊月所临金文四条屏,可能临自于其自家收藏的钟鼎拓本。从技法上来分析这幅作品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:

1. 字形取横势。这一点类似于《大盂鼎》《毛公鼎》等金文。

2. 此作的章法是采取横无列、纵有行的方式,与《散氏盘》的处理方式很相似。

3. 偶作团点。与《墙盘》的完全使用线条不同,在第三条屏及第四条屏上,我们可以看到少数字的笔画偶尔使用团点来代替笔画进行装饰。

4. 曲线、斜线、圆弧线较多,变化丰富。


吴荣光篆书


更多作品欣赏

吴荣光大字行草


吴荣光行草书


吴荣光致叶梦龙信札


图书简介

本书以吴荣光的书法为中心,通过发掘史源、比较分析、图文结合、史论结合等研究方法,将吴荣光的书法创作、书法观念及书画鉴藏置于嘉庆、道光这一特定的历史中加以研究。




作者简介


周利锋,湖南省郴州市安仁县人。硕士毕业于西南大学文学院中国书法研究所,导师曹建教授;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美学(书法)博士生,导师郑晓华教授。
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、广东嘉应学院书法副教授,广东青年书协教育委员会副主任,梅州市市直机关书协主席,梅州市书法研究会副主席,梅州市青年书协副主席,梅州市书画院副院长。
书法作品获“钟繇奖”全国书法大赛最高奖,10余次入选全国楹联书法展、 全国扇面书法展等各项展览。指导学生20余次在教育部、中国书协主办的比赛中获奖、入选。书法论文20余篇发表于《中国书法》《美术与设计》《中国书画》等刊物。参与、主持国家级、省级项目多项。



《广东历代书家研究丛书》丛书简介

岭南书法源远流长,他吸收了中原深厚的书法艺术,同时又凸显岭南地方的特色,涌现出“白沙书派”“竹木派”“康体”等岭南书艺的流派和一批功底扎实的著名书法家。

丛书编撰体例大致以介绍及评述书家生平事迹、重要交游、理论贡献、创作成就、书史影响等几个方面为主,力求深入浅出、雅俗共赏。本套丛书是一套开放性的丛书,以后将陆续介绍岭南书法史上的其他名家,以期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完成一套完整的岭南书法史人物研究的画卷。相信本套丛书的出版,一定能为岭南书法研究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,也能为广东文化建设尽绵薄之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