悼念 | 最高龄女红军王定国逝世 - 美育网
美育网 > 聚焦美育 > 文章列表 > 悼念 | 最高龄女红军王定国逝世

悼念 | 最高龄女红军王定国逝世

2020年08月17日 11:19:40 编辑:system


王定国(前右)在2017年中央电视台春晚上与全国电视观众一起度过105岁生日


2020年6月9日上午,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、“延安五老”之一谢觉哉同志夫人、老红军王定国因病于北京逝世,享年107岁。岭南美术出版社向王定国同志致以深切而崇高的敬意。



公开资料显示,出生于1913的王定国此前是健在的年龄最大的女红军,于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,1934年随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。新中国成立后,王定国曾任最高法党委办公室副主任,是第五至七届全国政协委员,2009年9月获评为“双百”人物之一。

据《人民日报》2016年报道记载,王定国原名王乙香,1913年2月出生在四川省营山县的一个佃户家庭。获得自由后,王乙香改名王定国,配合农民协会四处宣传放脚、剪发、男女平等三件事,让妇女劝男人不吸鸦片,动员妇女参加农民协会。


1933年10月,许世友率红九军解放营山,王定国参加了红军,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,先后任县苏维埃政权内务委员会主席、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营营长、川陕苏区保卫局妇女连连长,为红军送弹药、清剿土匪,拿过枪、上过战场……
王定国清楚地记得走上革命道路的细节:“1933年12月,营山县委在消水河地区召开党代表大会期间,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”“记得那天晚上,县苏维埃组织部领导找到我,宣布我为中共正式党员,无候补期。他们和我谈了话,鼓励我在今后的斗争中要更加坚强。入党令我心绪万千,心情激动,我感到自己终于有了依靠,有了人生的奋斗目标。”
1935年3月,王定国调入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前进剧团,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路,她的战斗方式就是一手拿着枪、一手拿着剧本。王老曾这样回忆,“山高路险,道不好走,剧团走前面,当拉拉队,大家看了我们唱歌、跳舞,忘了疲劳和艰苦,就走得快了。”
1936年11月,西路军向河西走廊挺进,王定国所在的剧团改称为“红西路军前进剧团”,过黄河后剧团跟总部行动。1936年12月5日,剧团奉命慰问从古浪突围出来的红九军,不料与马步芳部队遭遇,终因弹尽粮绝、寡不敌众,剧团余下的30多人被敌人抓入牢房。
1937年8月,党中央在兰州成立八路军办事处,全力营救被俘的西路军官兵,王定国和战友们被救出,当时担任八路军办事处党代表的是谢觉哉。
报道称,等见到营救回来的红军官兵时,谢觉哉一下子认出了王定国。谢觉哉日记中曾记载,王定国就是在长征途中替自己缝过羊毛衣的姑娘。经过“同志们关心,组织上安排”,1937年10月,两位志同道合的战友,在兰州“八办”简陋狭小的平房里,幸福地结成了革命家庭。
1971年6月15日,谢觉哉与世长辞。王定国在谢老走后的6年里,先后整理、撰写、出版了大量谢觉哉文献,总文字量多达500万字。1983年,从工作岗位退下来的王定国参与筹建了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、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,她还关注林业发展,提出了我国造纸业应走林、浆、纸一体化等建议。



(文章来源于澎湃新闻)




长篇纪实文学《九趾红军王定国》讲述了终年107岁的王定国老红军幼年家贫、参军走上革命道路,亲历长征、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、社会主义初期建设、十年“文革”、三十年改革开放、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等历史进程中的事件。笔墨重在早年参军、长征中的艰辛,被俘之后在狱中展开对敌斗争和营救红军战俘工作,在兰州设立的“八路军办事处”积极营救失散的西路红军,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任最高人民法院党委办公室副主任、第五至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,与伍修权同志一起,跑遍河西走廊,救助西路军流散人员,整理谢觉哉作品等所做出的重要贡献。


《九趾红军王定国》

内容节选


1958年,王定国(右)与谢觉哉在江苏扬州


1996年,王定国创作书画作品《强渡嘉陵江》



1937年,王定国(一排左二)、谢觉哉(一排左四)在兰州“八办”


1945年,王定国(右)和谢觉哉在延安合影

1980年12月,王定国(中)重回延安,在窑洞前留影

2017年,春节联欢晚会上王定国题词



购书热线:020-83309800  邓先生